小城绥芬河,凭山而建,因河得名。史志上说,绥芬,满语是锥子的意思,因为绥芬河里生长着一种尖锐如锥的钉螺,满族人因此而称它为绥芬河。还有一种说法,说绥芬河的得名是因为它河形如锥。虽然以上两种说法我都没有亲见过,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小城的喜爱。
小城以一锥之地,获天时,尽地利,竭人和,得道助,终成百年口岸之荣。山城、边城、泉城是小城的名字,数字之城、商旅名城、北方深圳、东方莫斯科、中国木业之都,亦是小城的名字,一座城闻弦歌而知雅意,几个别名很好的概括了不同时期不同的小城。是的,想要用最短的时间熟识小城,顾名思义即可。城的每一个别名都是一部人类的创业史,奋斗史,人与城的血脉史。城名如魂,令人魂牵。
我在一篇旧文里曾写过这样一段话,表达了我对这一片土地的敬意:“
旗镇是绥芬河的别称,最早出现在一个日本人写的书里,后来,又被一个中国作家写成了一本书,书名就叫旗镇。现在的旗镇街也是因了这个意思而来的。这个名字很惹我的喜欢,觉得里面透着一股子厚重。也有人叫它作边城,这个名字也是我喜欢的。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串名字,沈从文,湘西,凤凰古城,还有翠翠。于是一座小城因为一个人,一本书,变得厚重,变得让人爱怜。小城还有另一个名字,是满语,字里行间读起来充斥着历史的沧桑,让人在看后不忘,曾经就在这片土地上,就在我们的脚下,演绎着一个民族的风流。白山黑水,繁衍生息,都是从这里开始。”
小城的土著最早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,就在我们脚下,也许就曾埋葬过他们的脚印。一个脚印,一个脚印,文明在行走间传承。于是,有了土地上的绥芬河,有了土地上的绥芬河人。
绥芬河人对脚下这片土地有着十足的爱意。
如果你能留心能起的早的话,今年第一场雪、第一场雨,或者柳枝第一次吞吐出嫩芽的时候,你就会看到这样一群人,他们也许在城市的街巷穿行,也许在静谧的湖边徘徊,也许在山够高的坡土上远眺,也许在树够密的林荫间徜徉,对,就是他们用相机定格下了小城这一瞬的美。相看两不厌,因了这层意思,每一时每一刻的小城见了都让人欢喜。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。诗人的慨叹在这里有了截然相反的意见,年 年岁岁花不同,岁岁年年人相似,大抵如是,大抵如是!
但凡是在这片土地上诗意的栖居的人,这景就不会看够不会看尽,可入画的不仅是景,还有生长于斯的人。我的学生,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,曾在本子上写过这样一首诗,最美丽的不是远处的风景,而是发现风景的眼睛。最动人的不是优美的音乐,而是作出音乐的耳朵。最完美的不是美好的生活,而是接受生活的心灵。我读了以后很喜欢,觉得人可入诗,诗可入画,因了这份美,我在旁边也颇有出尘之意。山水润泽人的同时,人也已加倍的努力知己于山水。小城有诗人,还不少,皆入得画去。非为别的,存乎心而已矣。如此说来,入得画的又岂止这些人?小城的每个人都是一首诗,一幅画,一曲时代的赞歌,一部小城的断代史。人若有魄,必为魂牵。人愈来愈多,楼愈来愈高,城愈来愈大,人与城的距离反倒是愈来愈亲近。
远山,近水。闲者若我,江山如画。这是我的绥芬河。很远的地方,我会想她,很近的地方,我也会去想。